常州市 

春秋至汉魏:香文化的初步发展

作者:天宁禅寺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发布时间:2010-09-25 14:14:53

        人类使用天然香料的历史久远。从现有的史料可知,春秋战国时,中国对香料植物已经有了广泛的利用。由于地域所限,中土气候温凉,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,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繁多。多用的有泽兰(非春兰)、蕙草(蕙兰)、椒(椒树)、桂(桂树)、萧(艾蒿)、郁(郁金)、芷(白芷)、茅(香茅)等。那时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丰富,已有熏烧(如蕙草、艾蒿),佩带(香囊、香花香草)、煮汤(泽兰),熬膏(兰膏)、入酒等方法。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周礼》、《左传》及《山海经》等典籍都有很多相关记述。

        人们对香木香草不仅取之用之,而且歌之咏之,托之寓之。如屈原《离骚》中就有很多精彩的咏叹:“扈江离与辟燕兮,纫秋兰以为佩”;“朝饮木兰之坠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”,“户服艾以盈要兮,谓幽兰其不可佩”, “何昔日之芳草兮,今直为此萧艾也”,“椒专佞以慢稻兮,木杀又欲充夫佩帏”。

        秦汉时,随着国家的统一,疆域的扩大,南方湿热地区出产的香料逐渐进入中土。随着“陆上丝绸之路”和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活跃,东南亚、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传入了中国。沉香、苏合香、鸡舌香等在汉代都已成为王公贵族的炉中佳品。道家思想在汉代的盛行以及佛教的传入,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时期香文化的发展。

        西汉初期,在汉武帝之前,熏香就已在贵族阶层流行开来。长沙马王堆汉墓就出土了陶制的熏炉和熏烧的香草。

        熏香在南方两广地区尤为盛行。汉代的熏炉甚至还传入了东南亚,在印尼苏门答腊就曾发现刻有西汉“初元四年”字样的陶炉。

        “博山炉”(模拟仙境博山)在西汉至魏晋南北朝的七百年间一直广为流行。(图:错金博山炉,河北满城汉墓出土。通高26cm,炉盖铸成山峦状,炉座饰卷云纹,座把透雕三条欲腾出海面的蛟龙,龙头承托炉盘,炉盘上是挺拔峻峭的山峦,象征道家传说中的海上仙山,山间有神兽出没,虎豹奔走,灵猴戏耍,还有猎人追逐逃窜的野猪,另有小树点缀山色。)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伴随香炉的广泛使用,熏香风习更为普遍。向皇帝奏事的官员也要先薰香(烧香薰衣),奏事时还要口含“鸡舌香”(南洋出产的丁子香树的花蕾,用于香口)。

[1] [2] [3] [4]  下一页

Tags:作者:天宁禅寺



常州天宁禅寺景区天气



农  历       佛教节日

正月初一        弥勒佛圣诞
正月初五           财神生日
二月初八  释迦牟尼佛出家
二月十五  释迦牟尼佛涅槃
二月十九     观音菩萨圣诞
二月二十一  普贤菩萨圣诞
四月初四     文殊菩萨圣诞
四月初八  释迦牟尼佛圣诞
六月十九     观音菩萨成道
七月三十        地藏王圣诞
九月十九     观音菩萨出家
九月三十        药师佛圣诞

 

 

常州天宁禅寺 客堂:0519-88115647 团体订票:0519-88172552 游客服务中心:0519-88178011